2003年,正在从医的吴昊,选择来到重庆大学进修经济与工商管理的博士学位。医学与管理学,两个看似并不相干的学科就此有了交集。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时任新桥医院院长的吴昊,率领重庆医疗队,以3天的时间接管武汉泰康同济医院原有方舱病房和所有新建病房,完成医疗设备与医务人员的部署配置,以最短的时间顺利收治患者,还创下了单日最高收治量达383人的骄傲“战绩”。
如果说,学医可以救人,那么学医的人懂得管理学,则在遭遇重大医疗危机的时刻,让救人变得更有效率。

吴昊
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新桥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原院长,西南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荣获“2020年全国优秀医院院长”表彰。疫情防控期间,担任武汉泰康同济新冠肺炎专科医院医疗副院长,完成了病房流程设计改造、战时医护运行体系,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总体目标。
医学与管理学的交叉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个管理或者工作的理念,都很少是极为单纯的。
“哪怕是自然科学的科研,也涉及到一个团队,也有组织管理的东西在里头,而且组织管理的效率跟最终研究的产出效率也是高度相关的。”处于医学与管理学交叉领域之中的吴昊,在这方面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
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素养与管理能力,已经参加工作的吴昊,决心进一步在管理专业上进行深造。“很早之前我就了解到咱们重大经管学院是国内一流的商学院,管理学作为其两大学科门类之一,有很强的实力。而且张宗益教授在业内造诣颇深,曾留学英国,取得过各种杰出的研究成绩,我也非常仰慕。”2003年,即便工作繁忙,吴昊依旧选择拜在重庆大学张宗益教授门下读博。
如果说,长期以来,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观念,那么对吴昊而言,在重大经管学院的这段学习经历,则是对固有的观察、分析、思考和决策的思维模式的扩充。
“重大是一所有国际视野的高校。”吴昊说,而导师张宗益教授清晰的思路与开阔的视野,对吴昊更是影响颇深,“张教授对我的引导,就是对思路与格局上的一种指导。”
“比如《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讲的就是利益主体之间怎么在信息完全或者不完全对等的情况下,进行竞争或协作的这样一种关系,实际上是把人际关系和管理主体之间的利益格局高度数学化,抽象化,让我们能够从本质上去理解一个群体。”
“而我本身是从事‘医院治理’的,治理与管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管理只是一个具体的动作,而治理则是要求从利益主体的格局上进行调整,使得整个方向朝着组织需求的方向去做。所以与医学等自然科学不同,管理学影响的是整个思维的格局、层次和方法。”

构建抗疫应急管理机制
从医学到管理学,虽然经历了很大的跨度,但从根本上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的角度和思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也有不一样的体会。
担任新桥医院院长职务以来,吴昊带领全院同仁致力推进新时代的医院改革重塑,学科人才建设不断加强,临床质效管理不断巩固,卫勤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医院军地医疗“新桥品牌”持续彰显,整体发展呈现出向上向好的态势。
从2020年开始,全人类的医务工作者,都在对战历史上百年一遇的健康危机——新冠肺炎。而在人类与新冠肺炎第一次交锋的“武汉战场”,吴昊亦授命率队驰援。
“综合评估,早期预警,体系作战,精准施治”。
这是吴昊在参与抗击新冠肺炎时提出的16字方针。面对这场突如其来、声势浩大的疫情,吴昊和战友们从区域划分到病房布置,从接诊流程到人员配备,快速合理安排部署,一步一步推进落实,为生命抢占每分每秒的黄金时间,创下无数骄人“战绩”。
应急抗疫机制的迅速构建,实现了最大程度收容救治患者的目标,收治总量、治愈率、病亡率均在武汉市定点医院中名列前茅,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总体目标。
虽然人类战胜新冠病毒的路道阻且长,但在这场持久的较量中,构建起群防群治的安全网,都离不开系统的部署、应急的预案,以及灵活的调整。
“管理的力量,将一直渗透其中,伴我们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吴昊(左三)正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检查患者收治准备工作。
Q&A
Q:重大经管学院A:吴昊
Q:在重大读博的经历,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A:不光是管理的方法与理念,还有思维的构建,甚至做人的道理。这是一次全方位自我完善和提高。
Q:想对母校或者母院说点什么?
A:希望经管学院能够更进一步,蒸蒸日上,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也希望学子们,博以致学,学以致用,将自己的知识与能量贡献到社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