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成果 · 正文

学术成果

我院张勇教授的研究成果在组织行为学国际期刊《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在线发表

2021-06-17 点击数:

 

我院张勇教授(通讯作者)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Roman Briker助理教授、德国Kienbaum Consultants International GmbH管理咨询公司Sebastian Hohmann博士、德国吉森大学Frank Walter教授、加拿大劳里埃大学Catherine K. Lam副教授合作的研究成果Formal Supervisors’ Role in Stimulating Team Members’ Informal Leader Emergence: Supervisor and Member Status as Critical Moderators在组织行为学期刊《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在线发表。研究成果的发表有助于提升经管学院及重庆大学在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以往研究表明,当团队正式领导能够推动团队成员非正式领导行为涌现时,团队过程与绩效会因此而显著受益。整合了非正式领导研究和社会学习理论,本研究认为上司任务导向和关系导向的领导行为表现是实现这一转换的直接手段,但我们同时认为这种行为示范能否取得成功依赖于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在团队中的地位。来自中国大陆两家医院48个护理团队220个护士两阶段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上司任务导向的领导行为通过增加团队成员任务导向的行为进而推动了成员非正式领导行为的涌现,但这种间接关系仅仅当上司具有较高的地位或者成员具有较低的地位时才会存在。此外,研究还发现尽管上司关系导向的领导行为和成员关系导向的领导行为正向相关(对高地位的上司而言),但这种关系导向的领导行为对成员的非正式领导行为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这些研究发现对上司的正式领导行为如何、何时、为何能够推动下属成员非正式领导行为的涌现提供了新见解。研究成果为理解正式领导-非正式领导这一复杂的关系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启示,揭示了上司和下属在团队中的地位对正式领导发挥作用的关键作用。

该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为上级的正式领导行为是否以及如何推动下属成员非正式领导行为的涌现提供了新知识,研究通过整合并证明上司和成员地位的调节效应,为以往两个悬而未决的疑问提供了基于理论的解释,即:(1)为何不同上司的行为对其下属非正式领导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2)为何不同成员的非正式领导行为涌现对正式上司行为的依赖程度强弱不同。不仅如此,该研究的有条件的间接效应模型还拓展了以往组织研究中的涓滴效应过程,呼应了以往学者强调的从更加整合的视角研究正式领导力和非正式领导力之间关系的呼吁,展示了上级的正式领导行为对下属成员非正式领导行为涌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团队互依性视角下个体创造力-团队创造力的转化机理及干预策略研究,71671077)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渐进突破:要素理论视角下创造力转化的动态追踪研究,71974021)的资助。





科研办公室

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